跳转到正文内容

济南日报:8亿元体育场8年即拆的N个拷问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2年06月06日11:27  舜网-济南日报

  □赵 勇

  沈阳绿岛体育中心6月3日被爆破拆除,对此,沈阳人惋惜之情溢于言表。确实够可惜的——— 这座体育场耗资8亿,装修豪华,不仅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,更是沈阳的地标建筑。如今,仅用了8年多,就不得不因“使用率不高”而被拆除。(6月5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
  体育场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来说都比较长,鸟巢设计就长达100年。由于体育场建设耗资巨大,所以对选址、城市体育设施总体规划、预计使用效率、周边人群等因素必须有详细考虑,否则政府动辄几个亿的投资一不小心就会打水漂。

  沈阳绿岛体育中心用了8年多就被拆除,正是因为这些关键的账没算清楚——— 绿岛体育中心地处郊区,周边人口不足,直接导致体育场使用率过低;而后来建设的沈阳奥体中心、铁西体育场等大型体育场馆又大大分流了“绿岛”的客源,到爆破拆除前,无人问津的绿岛体育中心其实已经沦为一座仓库。

  绿岛体育中心“英年早逝”的命运能否避免?当然可以。如果当初选址不是在偏远的郊区,体育场的人气岂能如此之低;如果城市体育设施的总体规划足够科学,不让几座功能类似的体育场彼此“打架”,绿岛体育中心也绝不会沦落至此……但这一切,都只能是假设。绿岛体育中心已经拆除,政府8亿投资也已经打了水漂。

  巨大的浪费谁来埋单?这是很多人的诘问。追责固然重要,但如何避免纳税人的钱浪费在这些短命工程上,也不容忽视。规划再有预见性一些,选择再科学一些,可行性论证再充分一些,意见听取再广泛一些,这些重要环节不可或缺;但最关键的是,财政投资必须与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一样,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、责任意识。

  这笔钱该不该投?该怎样投?未来的预期收益有多少……这些在财政投资前必须厘清的问题,却往往被忽略——— 财政投资也是投资,也要考虑风险和成本收益比,无视市场规律的结果,难保巨额财政投入不打水漂。在短命工程屡见不鲜的今天,沈阳绿岛体育中心的“英年早逝”,只是再添新例而已。

  财政投资缺乏必要的成本意识,为领导政绩和所谓城市形象服务的短命工程就会层出不穷。对一个企业来说,老板“搞不好就要亏本”。可对于财政投资项目而言,决策者投入的是纳税人的钱,即便效益不好自己也不会吃亏,相反,不少人还因此捞到了政绩。对此有人戏称:“规划规划,纸上画画,墙上挂挂,橡皮擦擦,最后全靠领导一句话。”人们把“规划跟着领导变”形容为“三拍”:一拍脑袋,就这么定;二拍胸脯,我负责;三拍大腿,又交学费了。

  多年来,“短命建筑”是老话题了,这几年两会年年提,批评声一片,可地方政府还是“比谁拆得快”,刹不住车!如此看来,终结财政投资短命工程,不仅需要严厉的事后追责,还需要通过事先的决策公开程序,逼着决策者投资更加理性、增强责任意识;否则,类似绿岛体育中心这样的工程还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不断上马,不断拆了又建,建了又拆,白白糟蹋老百姓纳的税钱。

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您对本文的观点:
顶:0
踩:0
请给本文打分:
5 4 3 2 1
4.5本文目前得分:

 

更多关于 8亿 绿岛体育中心 拆除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2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